
访校交流促协同,校校联动育英才
——文法系赴应城三校开展调研助推教育教学提质
10月14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文法系马成林主任、侯玉娟书记带队,先后赴应城市开发区学校、应城市实验小学(碾屋校区)、应城市汤池镇中心学校三所优质学校开展专项访校调研活动,三所学校的校长、教研处长和相关教师分别参与调研座谈,访谈围绕英语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就业导向及思政课建设等核心议题与校方深度交流,为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输送搭建协同桥梁。
调研中,三校英语教研组长结合初高中英语教学新课标要求,重点提出英语专业师范生需强化“学科素养+教学技能+育人能力”的综合素养。针对2026级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双方围绕课程设置展开深入研讨,推动课程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实际精准对接。调研小组系统梳理反馈意见,明确将以基础教育需求为核心调整培养目标,完善“理论+实践+育人”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岗位适配能力。
在实习岗位调研环节,调研小组实地考察了三校的英语课堂、教研活动现场及实习指导场地,详细了解实习岗位设置、指导教师配备、实习周期安排等关键信息。双方就建立“实习反馈-课程调整”联动机制达成共识,校方将定期反馈实习生表现,助力文法系优化实习指导方案,确保实习质量与基础教育岗位需求深度匹配。
就业岗位调研中,三校人事负责人和应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结合教师招聘经验与教学岗位需求,解析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要求:除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外,还需具备教学设计创新能力、跨文化教学渗透能力及学生沟通引导能力;同时强调,熟练掌握智慧教学工具、具备班级管理意识的毕业生更具竞争力。
围绕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核心要求,双方重点聚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大学思政课程的衔接融合”展开深度研讨。三校道法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当前小初高中道法课程已形成“生活体验-价值认知-行为引导”的教学逻辑,建议大学思政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可加强与该阶段的衔接,例如在“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主题教学中,延续初高中阶段的案例基础,通过理论深化与视角拓展,帮助学生构建连贯的思政认知体系,切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形成育人合力。